清醒思考的艺术

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是生活我们常常陷入的问题,而作者给出了很多不同的思考和见地,比较有启迪意义。

完美的预设是不存在的

作者认为,“计划” 在实际情况中几乎是永远也不会实现的, 而是我们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反思,调整,从而来拿到结果的。正如我们常常会苦恼于这样一种情况:我们为一个目标制定了“完美”计划,然而实现过程和结果往往是在计划之外。作者用驾驶飞机,婚姻,国家宪法来做了例子说明了后期调整的重要性。所以作者主张:

  1. 应降低自己对计划的预期,
  2. 行动中积极调整

过度的真诚是不可取的。我们还是会期待一定程度的体面、礼节和自控,即一种属于文明社会的伪装

与我们很多地方看到“真诚待人”比较相左的观点,作者认为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合适伪装,并且鼓励我们发展“第二重人格”,以此来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,社会角色等。这里我姑且理解这为“情商”的一种体现,作者并未写太多的篇章,但我觉得这个部分就足以写本书的了。

如果书中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已被遗忘,那我们读这本书还有什么意义呢?

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,偶尔自己也会回想曾经阅读过的书籍,几乎都想不起什么内容。 作者说他图书馆里面放有 3000 多本书,其中阅读过的只有 1/3,所以作者在反思中发出了上文中提到的关于“阅读意义“的疑问。最终作者得出”选择过于宽泛,而阅读不够彻底“这种阅读方式是错误的的结论。当然结论仍是可以讨论的。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,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:

  1. 如果一本书没能产生深刻印象,就不用再继续浪费时间了
  2. 侦探类这种不会反复阅读的书不值得出现在我们的书票中
  3. 经历有限,所以我们应该减量,挑一些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
  4. 如果你年轻,应该尽可能吞下尽可能的书

上面的观点是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建议,不尽然适合所有人。我们每个人对阅读都有不同的诉求,如果我只是为了从阅读中获取一些简单的快乐,看看”小人书“也未尝不可。

不要痴迷于“伟人理论”

作者认为“个体改变世界”是 21 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意识形态之一,而这只是一个巨大的幻想。每个历史事件,“伟人”都是时代产物,大都包含了“偶然因素”。其实作者想说的是,大家不必太看轻自己,也不必太过仰望那些“伟人”。


最后修改于 2019-09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