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目录 -
小径分叉的花园

我叫余准,前青岛大学英文老师。曾祖父彭㝡曾是云南省份的总督,精通天文、占星、棋艺,同时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。为了理想抛弃高官厚禄,隐匿于明虚宅十三年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时,我在德国留学期间,无意卷入了德国间谍的行列,后被送往英国执行间谍任务。

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四日,英国准备使用一千四百门大炮对赛尔-蒙托邦防线进行进攻。不久我便得知,我的间谍同伴维克多死于英国方面一个心狠手辣的特务手中—理查德·马登。这意味日落之前,我也会遭次命运。

我是个懦弱的人,但是我决定向那个瞧不起我们种族的德国人证明 ,一个黄种人可以拯救他一只军队。我制订了一个计划, 我决定去距离半小时火车路程的芬顿郊区见一个人。

我带上了一把手枪和唯一剩下的几个硬币便出发了。坐上火车后,在月台上看到了理查德·马登,下一班火车则会晚于我半小时后发车,而我还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完成我的计划。火车抵达“阿什格罗夫”后,在几个小孩子的指引下,经过迷宫般的岔路口,我找到了“斯蒂芬·艾伯特”博士的家。

“艾伯特”博士曾在天津做过传教士,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,出于对汉文化的痴迷,现如今在英国是一位知名的汉学家。尤其对我曾祖父死后的遗作(一本杂乱无序的小说和一个象牙雕刻的迷宫)有着极深的研究。

我被“艾伯特”博士带到他建立的迷宫花园中,在得知我是彭㝡的后代后,兴奋的与我谈起了曾祖父的遗作 —— 小径分叉的花园。

这部小说里面都是一些自相矛盾的内容,例如:主人公在第三回死了,却在第四回中又活过来了,而在其他章节主人公可能又有其他境遇。在错综复杂的小说中,主人公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,这样一来,每种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产生了不同的后世。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,但书中却连“时间”这个词一次都没有出现过,存在的只有这样无限循环、周而复始,没完没了的剧情。

“艾伯特”博士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这本小说和迷宫其中的奥秘,甚至不惜代价,重新建造了这座迷宫。而他与我谈起后来是通过牛津大学给他的一份彭㝡手稿,他才终于恍然大悟其奥秘的:

“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,或者是寓言故事,谜底是时间;这一隐秘的原因不允许手稿中出现时间这个词。自始至终删掉一个词,采用笨拙的隐喻、明显的迂回,也许是挑明谜底最好的办法。”

显而易见,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彭㝡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绝非虚假的形象。

“您的祖先和牛顿、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。他认为时间有无数序列、背离的、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、错综复杂的网。由相互靠拢、分歧、交错或者永远互不相干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。”

“在大部分时间里,我们并不存在;在某些时间,有你而没有我;在另一些时间,有我而没有你;再有一些时间,你我都在。目前这个时刻,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寒舍间;在另一个时刻,您穿过花园,发现我已死去;再在另一个时刻,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,不过我是个错误,是个幽灵。”

“在所有时刻”,我微颤的补了一句,在他说完这些后。我抬起头,发现黄黑的花园只有一个人,那是“理查德·马登”。

我对艾伯特博士说了一句。“我能再看看那封包含彭㝡手稿的信吗?”

他打开存放信件的抽屉,有几秒钟的功夫,他背对着我。我特别小心的扣动了扳机,他倒下了。

我被逮捕并被判处了绞刑。临刑前,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德国飞机针对“艾伯特”进行轰炸的消息,报上还有另一则新闻,著名的汉学家“斯蒂芬·艾伯特”博士被一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杀身亡。

后记

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博尔豪斯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中最后的一个故事,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.原文中故事的时间线更复杂一些,读起来稍费劲儿些,我便用更直白的方式把故事重新总结了一遍。


最后修改于 2019-03-31